此網頁需要支援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行,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 JavaScript。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最新訊息

Hot News

Home / 最新訊息 / 頭條消息

:::
2024-05-08
恭賀IPSAS特聘研究員吳重禮先生榮獲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第五屆「孫運璿學術獎」最佳論文獎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print

得獎論文及簡介:

1. Wu, Chung-li, and Alex Min-Wei Lin. 2022. “Protesters on Trial: Examining Factors Influencing District Court Decisions in Social Protest Litigation in Taiwan.” Social Movement Studies 21 (6): 833–853.
對於任何民主國家來說,如何處理民眾的示威遊行運動,是一件極為棘手的課題;如何在「法律和秩序」和「表意和集會自由」之間維持平衡,經常必須訴諸法院的仲裁。本文藉由「中華民國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探討1999年至2018年21個地方法院在審理社會運動案件,受到何種因素的影響。實證資料顯示,60%因為抗爭事件被檢察官起訴的被告被判有罪,然而在這些有罪判決中,93%的被告宣告緩刑。本文推論,臺灣地方法院試圖在「法律和秩序」和「表意和集會自由」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認同檢察體系起訴抗爭民眾,另一方面給予抗爭弱勢成員緩刑,藉以保障其自由表達意志的權利。

2. Wu, Chung-li, and Alex Min-Wei Lin. 2019. “Do Cohorts Matter? Cohort Analysis and Value-Difference Impressions of a Rising China.” Political Studies Review 17 (4): 391–415.
中國崛起成為強權國家,就政治和經濟而言,無疑是個關鍵課題,然而與中國更多的交流互動如何影響民眾觀感,這項議題仍有待探索。本文旨在檢證臺灣不同政治世代民眾對於中國印象是否呈現顯著差異,尤其是從「世代價值變遷」觀點,區分為「經濟與政治」和「社會與環境」等面向。藉由2017年全國電話調查資料,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政治世代民眾對於中國觀感呈現顯著差異;相較於1954年至1978年出生的第二世代,1953年之前出生的第一世代對於中國印象抱持較為正面認知,尤其在於「社會與環境」面向,而1979年之後出生的第三世代對於中國印象則抱持較為負面觀感。值得說明的是,在控制政治世代的影響之下,政黨認同、統獨偏好、國族認同等變數仍然對於中國印象產生顯著效應。

3. Wu, Chung-li. 2019. “Do the ‘Haves’ Come Out Ahead? Resource Disparity in Public-Land Usurpation Litigation in Taiwan.”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100 (4): 1215–1227.
政治學本質在於研究「權威性價值分配」;在發展中或已開發國家,土地經常被視為重要價值,在土地資源稀少情況下,國有土地便容易具有政治爭議。1950年代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初期,曾推動三波被稱為全世界最成功的土地改革,然而現今臺灣土地分配問題也存在高度爭議。本文藉由「中華民國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探討2000年至2014年21個地方法院在審理侵占國土案件,受到何種因素的影響。實證數據顯示,相較於一般民眾,假設被告身分是公部門、私部門、民意代表或是公職人員,比較容易被判無罪。其次,侵占國土之目的,相較於維持基本生存者,以營利作為目的者比較容易被判無罪。再者,侵占國土面積越大者,越容易被判無罪。雖然在緩刑判決之中,實證結果與無罪判決存在若干差異,惟整體而言,實證研究結果與一般社會預期頗為相近;亦即,在司法訴訟程序中,資源越豐厚者在侵占國有土地就越有優勢,而弱勢團體卻更無能為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