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計畫群組 / 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
兩岸關係有其不對稱遞增的性質,而當前的國際環境反映了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權力轉移」。這兩個現象的根源都是對岸的國力崛起,若放到歷史的縱深來看,就是「中國再起」。本組的研究就是搭建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上,而展現如下的面貌。
第一、不對稱的兩岸關係是鑲嵌在美中爭霸的區域和全球環境之中,這樣的結構影響了眾多的中小型國家,每一個國家都必須在兩強間進行戰略抉擇。這樣的抉擇是什麼,是抗衡、扈從,還是避險,或是其他的策略?採取各種策略的根源是什麼?各種策略所引發的兩強回應模式如何?各種策略的效果與影響又如何?本群組的第一個研究重點主題便是用比較的方法來探討兩強間中小國家策略選擇的原因、形式,與結果。為此本組同仁推動了跨院校的「歷史與國關研究」,探討前現代東亞國際秩序的模式,以及當代中國大陸對外行為的文化和歷史根源(跨時比較);又和區域研究學者結合成研究網絡,探討東亞與東歐戰略斷層線上中小國家策略抉擇的異同(跨域比較)。
第二、兩岸關係是一個核心的研究主軸。本組在過去推動兩岸關係理論的探討,並出版了《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一書,產生了很大的學術影響力。在兩岸關係的研究當中,本組同仁探討了台灣民眾的「中國印象」和大陸民眾對於「武力統一」的看法,以及兩方面的民意如何相互激盪。另外一個深刻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是二者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週期。本組同仁發現,當兩岸領導人在面臨國內挑戰時,其兩岸政策姿態便趨強硬,而當領導人權力地位穩固時,其姿態便有彈性。
第三、崛起中國的外交政策是本組許多研究的焦點。這方面的研究議題包括中國強勢外交的起源、國家領導人在對外決策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作為一個崛起大國,中國如何透過經濟脅迫將其經貿優勢轉變成政治利益等。
第四、崛起中國和西方、特別是美國之間的關係,也是本組同仁的主要研究興趣。這方面的議題包括中國大陸如何挑戰由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特別是如何威脅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
第五、兩岸關係深受中國大陸國力崛起的影響,中國與其他周邊國家之間的關係也是,而台灣和這些周邊國家的關係又與各自和北京的互動模式相關聯。
不論是兩岸關係本身、中國的外交政策、中美關係,或是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都可以放置到美中競爭與中小國家策略選擇的框架中來理解。由於分析焦點的集中,本組同仁研究合作與互補的程度很高,並已經產生各種內外的學術連結,期盼能夠在理論和政策方面都提出醒目的成績。
中研政治系列叢書之三-「 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
巨變中的兩岸關係,要如何理解?
繼十年前《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灣的學術界再一次集合群體的力量,從三大面向、十三個途徑來解析兩岸關係。本書豐富而多元,有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與建構理論、有社會心理的調查研究及精神分析、有重視形式的賽局理論和空間模型、有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有經驗統計的時間序列、有歷史文化的研究典範、有實證法學的分析形式,還有規範面向的倡議討論。在兩岸關係正面臨數十年所未有的重大轉折之際,本書為關心兩岸的學術界及社會人士提供了絕佳的理論指引。執簡御繁、掌握趨勢,值得一讀。
2010-02-05
「兩岸風雲一甲子:跨學科的對話」國際研討會
2009-04-24
「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學術研討會